离家35年的弟弟回家了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为长期滞留人员张家明寻亲成功

2020-08-11 10:22:24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 34
“回家,回家,什么时候能回家?” 张家明自2014年7月16日接受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服务那天起,他就经常念叨着这句话,为了尽快帮他找到家,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六年来对他精心照料,甄别寻亲从未放弃。8月3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路驱车10余个小时,穿越秦岭山脉腹地,将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受助人员张家明护送至镇巴县救助管理站,第二天一大早,镇巴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离家35年的张家明护送到镇巴县盐场镇紫坪村老家,与亲人团聚。那么,张家明是如何被救助的,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又是如何帮助其找到亲人的呢?

image.png

时间回到2014年7月16日,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派出所民警在街面巡逻中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中年男子,正在马路边的垃圾箱里捡拾垃圾,在征求该男子同意后,民警将其护送至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刚到站上,工作人员无论怎样询问,该男子一言不发,工作人员将他临时安排在站内休息,随后为其准备了饭菜,还帮其理发、洗澡并换上了新衣服,休息了一夜之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但每次都是那句话:“回家,回家,什么时候能回家?”
为了能够尽快获得更多寻亲线索,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杜小谋尝试着与其聊天。最初,在交流过程中,该男子能模模糊糊地说出自己家在河南,更具体的地址就说不上来了。杜小谋根据多年寻亲经验及该男子口音,初步判断他很可能是河南人;一周时间,两人聊天十三次,杜小谋接连引导,该男子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姓“陈”,“今年45岁”,但还是无法清晰准确地说出其家庭基本信息,工作人员将入站登记表姓名栏“待查”暂时改为“小陈”。由于“小陈”吐字不清,经过多次询问得到的线索有限,有时是一个省名,有时只是一个姓,沟通交流几度陷入僵局。

image.png

工作人员在不影响“小陈”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又接连几次对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开导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是怎么来的渭南?”“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上过学、读过书,会不会写字?”;“你家住在哪里?”“山西、盐厂、陕西、河南、子平……子平在山西,盐厂在河南”,且仔细听“小陈”的口音明显不是山西口音。杜小谋将所听到的全部线索详细记录下来,再一一去查找、核实。
随后,工作人员减少了对“小陈”询问频次,决定让他好好休息几天,等精神情绪都稳定后,再继续询问。虽然问询暂缓了,但对于“小陈”的甄别寻亲却一点都没有耽搁。工作人员趁着这段时间在全国救助寻亲网、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今日头条等媒体上发布寻亲信息;并及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为“小陈”户籍信息查询、采集DNA和人脸识别比对做充分准备。

image.png

2014年7月24日一大早,工作人员带着“小陈”来到当地派出所,民警为其采集了DNA,进行了人脸识别比对,并根据初步掌握的身份信息进行了户籍信息查询。遗憾的是,人脸识别、采集DNA的结果显示都没有与之匹配的信息,户籍信息查询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先安排他到精神卫生中心治病吧”,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杜小谋说,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定点医院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专门安排两名工作人员日夜照料,3个月后“小陈”病情稳定,具备出院条件,工作人员为其安排了单人房间,给予精心照料,为他洗澡、洗衣服、清洗床单被罩、端饭、喂药、打扫房间卫生。2017年5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为“小陈”在内的48名长期滞留人员办理了渭南户口,从此“小陈”有了自己的新名字“仁康东”,有了新户口,工作人员又为其办理了医疗保险,让他看病有了医疗保障。

image.png

今年4月份,民政部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大寻亲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过几番分析研判,详细梳理近年来问询笔录,决定以“仁康东”提供的“陕西、山西、河南、盐厂、子平”这几个信息为突破口,查询陕西、河南、山西所辖的所有市县区,通过互联网进行一一比对。令人庆幸的是,最终发现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有个盐场镇,工作人员初步判断“盐场”与“仁康东”口中的“盐厂”十分相近。

image.png

按图索骥,顺着这个线索工作人员又在互联网上继续搜索镇巴县盐场镇的自然村,并逐个念给“仁康东”听。当多次念到一个叫紫坪村的村名时,“仁康东”表现得很兴奋,竟随口说出“张家炳是哥哥”。因“仁康东”口音问题,说得不太清楚,工作人员只能根据所听到的字,联系镇巴县盐场镇民政办,通过民政办联系到紫坪村村支书李文学,询问紫坪村是否有叫“张家炳”的村民,李文学很确定的回答“有”,工作人员通过村支书联系到了“张家炳”,将“仁康东”照片通过微信转发过去让他辨认,经辨认,“仁康东”竟是35年前失散的弟弟张家明,张家炳做梦也没想到,离家这么多年的弟弟还能找到。当张家炳看到弟弟的照片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害怕,害怕这次又是一场空欢喜。但是这一次,弟弟张家明真的找到了。

8月4日一大早,大哥张家炳早就等候在村口,当张家明下车后,兄弟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弟弟,你终于回来了!” 张家炳见到离家35年的弟弟回到家中,一边紧紧拉着他的手,一边向镇巴县救助管理站和盐场镇民政办工作人员鞠躬道谢,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之情。为迎接张家明回家,他提前收拾好了房间,买了新床铺,在集市上还买了五斤肉,想让弟弟睡得舒服一点,吃的好一点,能更多感受到家的温暖。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王西军)